各位文友:
今天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隆重舉行首屆散文世界優(yōu)秀作品頒獎及中國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研討會,我謹代表北京魯迅博物館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30周年、逝世75周年,剛才全體與會代表舉行了獻花儀式,向中國新文學的大師魯迅先生表達敬意。我非常感動。我們這項活動持續(xù)四年了。每次的開幕式都在魯迅博物館舉行,每年的研討都很熱烈,很有收獲。今年更是達到了高潮,四年下來,刊物出了很多期,發(fā)表的優(yōu)秀作品很多。優(yōu)中選優(yōu),給予獎勵,是很有必要的。頒獎儀式在魯迅博物館舉行,也讓我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活動主辦方和散文作家朋友們對魯迅傳統(tǒng)的有意識的繼承和發(fā)揚。
今年,我們舉行了很多活動,開了紀念會座談和學術研討會,還舉辦了紀念魯迅的征文比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的紀念活動很多,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魯迅先生誕辰130周年,這給了我們思考歷史和現(xiàn)實的很好的機會。漫長的歷史上出現(xiàn)很多杰出人物。但歷史長河,大浪淘沙,有些人物站住了,至今讓人懷念和敬仰;有的人物雖然煊赫一時,卻終于沒有站住。從對孫中山、魯迅這樣的人物的評價中,我們能夠悟出些什么。歷史人物做了事,后人評價他們,寫的文章汗牛充棟,也常常看到不同意見,爭論不休。但時間久了,大體上會有一個人們比較能認可的意見。這兩個人,私心不那么大,這一點很重要。孫中山堅持革命不動搖,失敗了還要繼續(xù)革命,革命成功了不貪戀權力,至今令人稱道。他不是為了權力不顧一切,為保住權力寧可把國家拖入戰(zhàn)爭的深淵。這就是道德的力量,當時的老百姓認可,現(xiàn)在的歷史研究者和老百姓也還是認可。人們心里有桿秤,只說得好聽是不行的,要看怎么做。魯迅一生勤奮刻苦,著述不輟,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來用功。他去世前曾說過這樣的話,“自問數(shù)十年來,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時時想到中國,想到將來,愿為大家出一點微力,卻是可以自白的。”寫作的人,不像革命戰(zhàn)士那樣沖鋒陷陣,赴湯蹈火,但他們用文字來影響他人,也需要時時想到別人,時時想到社會。衡量作品的高下,和衡量人品的高下常常是一致的。道德標準不能丟。
文學不是熱鬧的而是寂寞的事業(yè)。紀念活動往往是儀式,是聚會,顯得很熱鬧。但這不是文化的常態(tài),文化創(chuàng)新是艱苦的事業(yè),需要像魯迅那樣刻苦用功。當前,社會上都在講文化,準備迎接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這當然是好事,讓我們從事文學工作的人很振奮。但在對大發(fā)展和大繁榮的期許之中,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經濟發(fā)展了,財富積累了,文化肯定會有一個大躍進,肯定會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局面嗎?可以期望,但不要那么斬釘截鐵地論斷。因為文化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并不總是平衡的。歷史上這種情況發(fā)生過。資本主義興起的時候,經濟大發(fā)展,文化反而消沉了,而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家如北歐的挪威,文學倒興盛起來。這是大家都熟悉的史實。我們三十多年來經濟大發(fā)展,人民富裕了,但是文學被邊緣化,誠信在喪失,道德在墮落。過去我們批判文化大革命毀滅文化,給它來一個全盤否定,這是不錯的。現(xiàn)在回頭看,那個時期,雖然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不對頭,三突出,高大全,不符合歷史事實,不遵守藝術規(guī)律的東西很多,但那個時期有些作品還是花了功夫的,是精雕細刻的,所以直到現(xiàn)在還在上演,有些唱段,還在晚會上演出,很受歡迎。想想近三十年來的舞臺藝術作品,有沒有這樣膾炙人口好段子?文學是要琢磨,咀嚼,推敲的,著急沒有用。出精品尤其需要花長時間,下大功夫。所以,作家要忍受寂寞,艱苦探索,這一層,各位都有深切的體會。大家多是業(yè)余搞創(chuàng)作,本身就在基層,所以不需要下基層體驗生活,身邊全是生活。《散文世界》有些欄目很好,關注下層人民的疾苦,倡導社會公平正義,這些年發(fā)表了不少好作品,這次獲獎的就有好多篇。我覺得這個方向應該堅持下去。
正因為大家都是寂寞的創(chuàng)作者,所以需要《散文世界》雜志社舉辦這樣的活動,把大家聚攏來,給大家提供平臺。寂寞的個體連結起來,互相討論,幫助,交流寫作體會,共同提高。
最后,再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也祝愿《散文世界》越辦越好,發(fā)表更多的好作品,繁榮我們的散文園地。
謝謝大家!
黃喬生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