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召開
發(fā)布日期:2012-10-23 瀏覽數(shù):
2012年10月19日上午,在魯迅先生逝世76周年的紀念日之際,《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召開。發(fā)布會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辦,北京金哈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楊陽,中央編譯出版社副社長邢艷琦,北京金哈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鄧占平,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魯迅研究專家、魯迅博物館研究員王得后、李允經(jīng)、王世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趙京華,中央編譯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長馮章,作家解璽璋、止庵,藏書家謝其章等出席了發(fā)布會。魯迅博物館文物資料部主任劉思源主持發(fā)布會。
北京魯迅博物館楊陽館長在致辭中指出,這套叢書填補了近代文獻整理的一個空白。近代紙質文獻大部分是用機制紙造的,機制紙的自然壽命只有200年左右,影印出版是擺脫近代文獻保護和傳承困境的有效途徑,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影印皆為低成本影印。此套魯迅著作初版本精選的影印,追求形神俱肖,首重形式,形式就是內容,形式保存了,內容仍然就完全附著了,因此在色彩、裝幀、開本、墨色、用紙等一切形式細節(jié)上,無不以最大努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本。
中央編譯出版社副社長邢艷琦在致辭中介紹了這套叢書的源起和出版情況,述及本套書的艱難出版,經(jīng)多方努力,方才有今日不負眾望之成果。
與會專家、學者對這套精選集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用四個字來形容這套書:“精善秀雅”,指出這套叢書耳目一新,有收藏價值。魯迅研究專家王得后指出魯迅著作初版本,早已罕見了。初版本少,是當時出版商的一大策略。然而,初版本是一個標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魯迅著作中,除《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是講義,先有油印本及《故事新編》有四篇直接編入集子外,絕大多數(shù)是先在報刊上發(fā)表,而編輯單本出版時多有校勘和修改,這是研究作者創(chuàng)作歷程及作品演變的重要版本,不可或缺的版本。魯迅研究專家李允經(jīng)指出,這套書做得很精美,每本書有兩個封面,打開護封后可看到初版本的封面。魯迅特別欣賞《彷徨》的封面,曾在致陶元慶的信中說:“《彷徨》的書面實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動。” 魯迅研究專家王世家指出,現(xiàn)在魯迅著作原版初版本收藏比較齊全的只有北京魯迅博物館和上海魯迅紀念館。此外,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存有有限的幾本。因此,這套叢書極富學術研究價值,和版本校勘價值。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趙京華認為這套叢書精美典雅,毛邊的裝幀以及全息保存原本的元素透露了當時的歷史信息,能把我們帶回歷史現(xiàn)場,是今天對魯迅一個最好的紀念。作家止庵、解璽璋,藏書家謝其章都贊譽了這套書的收藏價值。
這套影印本《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以北京魯迅博物館所收藏的魯迅初版圖書為藍本,以影印的方式制版,為繁體豎排的毛邊書,原汁原味再現(xiàn)民國書籍風貌,具有研究價值、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這套叢書總計共22函23冊,1:《吶喊》2:《中國小說史略》(上、下)3:《熱風》 4:《華蓋集》5:《彷徨》6:《墳》7:《華蓋集續(xù)編》8:《野草》9:《朝花夕拾》10:《而已集》11:《三閑集》12:《二心集》13:《魯迅自選集》14:《偽自由書》15:《南腔北調集》16:《準風月談》17:《集外集》18:《故事新編》19:《花邊文學》20:《且介亭雜文》21:《且介亭雜文二集》22:《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由北京魯迅博物館編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限量發(fā)行1881套。其中100套精裝典藏本,每套附贈張松鶴設計的魯迅像章一枚,收藏證書一枚,極具收藏價值。
陳潔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