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們:
今天我很高興地參加這個紀念大會。這使我想起七十年前上海人民隆重地為魯迅送葬的場面。那時民眾對魯迅的愛,是自發(fā)的。因為他的作品和人格,深深地感染了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他不畏強權(quán),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人民的心聲。有人說他是民族魂,是新文化的巨匠,這都不是夸大之詞。他的煥發(fā)智性的創(chuàng)造力,他的愛人民、愛中國的赤子之心,使他的作品充滿了無窮的情思。我們現(xiàn)在紀念他,就是對這一文化奇跡的緬懷,也會激起我們格外珍惜現(xiàn)代文化的這一寶貴遺產(chǎn)。愛護她,保護她,是我們的一種責任。
魯迅的境界是高遠的,他從不被庸俗的東西所束縛,總能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創(chuàng)造了一種高尚的文藝作品。他早年受科學救國思潮的影響,后來棄醫(yī)從文,環(huán)境變化,境遇變了,可是“立人”的思想、改造國民性的思想從未動搖過。他晚年翻譯了大量進步的文藝作品,為國人輸進了新的意識,鼓舞了成千上萬的民眾。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的苦苦尋找新藝術(shù)的探索勇氣,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魯迅充滿了大愛精神,他的作品外冷內(nèi)熱,看似嚴肅,其實飽含著慈悲情懷。他一生為他人、為社會忘我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種殉道感使他獲得了廣泛的聲譽。他看歷史、看現(xiàn)實,有敏銳的目光,這目光的背后,卻是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他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文中說: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的話,說得何等之好。在當前,全面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時期,在促進和諧社會發(fā)展的形勢下,重溫魯迅思想,將給我們帶來新的啟迪。魯迅是說不完的話題,魯迅研究也是沒有終點的跋涉。我相信通過這次大會,人們會更深切地繼承魯迅的思想、發(fā)揚新文化的光榮傳統(tǒng),為祖國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
張梅穎
0
+1
















